当前位置:首页>>德育园地
济南十八中“光盘行动”成校园新范式,获《人民日报》点赞!
  发布日期:2025-06-10  访问次数:   字号:[ ]  

济南十八中“光盘行动”成校园新范式,获《人民日报》点赞!

近日,山东省济南第十八中学以“舌尖上的文明”书写校园节约新答卷——其创新推进的“光盘行动”获《人民日报》聚焦报道。学校以“全环境育人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立体化教育、精准化管理、沉浸式实践,让节约粮食从倡议变为师生的行为自觉,勾勒出新时代校园文明的生动图景。

 

多维举措:构建节约型校园“全链条”

响应国家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,济南十八中打造“三位一体”行动体系,让节约理念渗透校园每个角落:

1. 认知培育:让节约意识“入脑”

文化浸润:校园主干道设立“节约粮食”主题海报长廊,食堂电子屏循环播放粮食生产纪录片,直观展现“一粒米的旅程”。

课堂延伸:各班级开展“舌尖上的哲学”主题班会,通过数据对比、案例讨论,剖析全球粮食危机与个体责任;举办“节约知识挑战赛”,以趣味竞答形式普及农耕文化与减碳知识。

2. 机制创新:让光盘行为“落地”

可视化激励:推行“光盘兑换券”闭环机制——学生餐后凭空盘领取光盘券,班级每周按累计券数兑换“营养礼包”(牛奶、水果套餐),期末评选“光盘班级”并授予流动红旗。

网格化监督:在食堂五大餐余回收区设“文明用餐监督岗”,学生会干部佩戴绶带现场引导,对“光盘者”即时点赞并发放附加奖励券,形成“自我约束+同伴监督”的双轨模式。

  

   

实景直击:当“光盘”成为青春新潮流

午餐时段的济南十八中食堂内,“光盘”场景已成常态:

教师示范:教师用餐区设立“文明餐桌示范岗”,班主任们带头践行“吃多少打多少”,并在餐后与学生分享“节约微故事”,形成“师生同频”的示范效应。

校长视角:吕福昌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不仅要让学生‘吃饱吃好’,更要让‘节约基因’融入成长血脉。如今走进食堂,‘按需取餐’的轻声提醒、‘光盘打卡’的欢快交流,就是最动人的校园音符。”

媒体点赞:小行动背后的“大思政”

《人民日报》以《杜绝餐饮浪费,学校食堂怎么做?》为题,深度报道学校创新经验,高度肯定学校“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个体习惯与集体荣誉紧密关联”的做法,认为这一实践“让节约从道德倡导升华为可感知、可参与、可延续的生活方式,为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鲜活范本”。

“一粒米”到“一种风尚”,济南十八中以“光盘行动”为支点,撬动起校园文明的“大变革”。这场始于餐桌的实践,不仅让节约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更通过“教育一个孩子、影响一个家庭、带动一个社区”的辐射效应,为全社会注入崇尚节俭的时代强音。正如学生们在“节约承诺书”上写下的:“我们吃掉的是食物,留下的是素养——这,就是10后的‘食尚’态度!”

    稿:曲泽朴   责任编辑:王建国

图文编辑:陈爱君       核:蔡方华

 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